(2)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加上中大西洋州份如紐約、賓州、紐澤西等)仍以熱燃油作為主要取暖燃油。
今年5月,奧班政府阻止歐盟外長發表譴責中國推動港區國安法的聲明。匈牙利六個反對黨所組成的聯盟打算共推一人於明年大選挑戰總理奧班,柯拉喬尼本月稍早已因初選落敗宣布退出總理候選人角逐。
柯拉喬尼說,奧班政府大幅提升與中國的交往,對中國目前的人權紀錄、片面行動與違反國際規範的行為沒有任何批評。匈牙利將在明年春季前舉行國會大選,包括對話黨在內的多個在野黨將聯手挑戰奧班的執政黨,柯拉喬尼說,如果在野黨勝選執政,新政府在對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上應聚焦在有發展潛力的領域,例如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民航組織(ICAO)等機構。根據布達佩斯市府官網,柯拉喬尼1975年6月11日出生匈牙利費黑爾焦爾毛特(Fehergyarmat)。柯拉喬尼46歲,屬在野的匈牙利對話黨(Dialogue for Hungary)。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的政府與中國、俄國及白俄羅斯關係緊密。
(中央社)歐盟多個會員國與台灣加強關係之際,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市長柯拉喬尼表示,匈牙利半數民眾對中國持批評態度。(中央社)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市長柯拉喬尼告訴《中央社》,台灣與匈牙利有加強合作的空間。政治越來越跟個人掛鉤,政治人物經常會被不同意自己政見的人咒罵,彷彿人格人品都有問題。
英國政治親民,正是因為「選區診療」的傳統要求國會議員親身和選民聯繫。有部份國會議員要求強化正在審議當中的《網絡安全草案(Online Safety Bill)》,保守黨議員弗朗索瓦(Mark Francois)在國會向顏敏時爵士致敬時,呼籲當局訂立「顏敏時法」,不再容許社交媒體用戶可以匿名在網上活動:「重要的是,即使公眾人物應該繼續以開放的態度接受批評,也不能繼續接受被隱藏在匿名斗篷後面的人妖魔化自己,或騷擾家人,而社交媒體公司可以從中牟利。而在該黨大會上,倫敦市長簡世德(Sadiq Khan)也透露,自2016年上任以來,就因為膚色和宗教原因收過死亡恐嚇,因此即使影響日常生活,也被迫接受警方的24小時保護,以保障家人和員工安全。副首相兼司法大臣藍韜文(Dominic Raab)也表示在兩年內收過三宗需要警方介入的死亡恐嚇。
儘管政治人物大多都反對任何可能會增加與選民距離的安排,但有越來越多議員站出來表示希望改變「選區診療」的進行方式。在顏敏時爵士遇刺後,他又收到一封信,其中包含一份報導遇刺事件的報紙,以及一張把他形容為「雙面賤種」的紙條,威脅指他也會遭遇跟報導一樣的事情。
政治人物需要到地區經營才可以當選議員,因此非常重視「選區診療」。2010年,工黨議員唐士勳(Stephen Timms)在會見選民時被刺兩刀命危。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今次的刺殺非單一事件,不少英國會議員擔心安全問題。10月15日下午,一位英國國會議員回到所屬選區,出席過去近40年來都未曾間斷的「選區診療(constituency surgery)」選民會見活動,一名一週前已約見議員的25歲男子走進會場,拔出利刀,刺向議員。
在政治光譜的另一端,前保守黨黨魁施志安爵士(Sir Iain Duncan Smith)月初在前往黨大會的途中,被一群示威者一邊用髒話問候,一邊用交通錐襲擊頭部。英國民主不可或缺的「選區診療」 吸引眼球的一般都是國會議事堂內唇槍舌劍的辯論,大眾經常會忽略議員在所屬選區的工作,如接受選民陳情、處理噪音投訴、支援庇護申請等等。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唐士勳近日也有出席顏敏時爵士的悼念活動。顏敏時爵士在書中講及2016年工黨議員葛絲(Jo Cox)在前往「選區診療」時遭到槍殺一事,指出作為政治人物的危險。
議員易於接觸是「選區診療」的長處,但同時也是缺點。有人認為這是言論自由的問題,任何去匿名化的行動都會削弱人們自由表達自己的可能。
」 雖然網絡去匿名化的呼聲日漸高漲,但對例如性小眾、家暴受害者等弱勢群體而言,匿名或許是有存在的必要。5年內有兩位議員在同一場合遇刺,不禁讓人思考英國政治是否出了甚麼問題。
內政大臣彭黛玲(Priti Patel)以及下議院議長賀立紳爵士(Sir Lindsay Hoyle)都承諾重新審視國會議員的安全問題,考慮採取更多保安措施。有關「選區診療」的暴力事件並非只有今年的顏敏時案和2016年的葛絲案。不少國會議員在下議院向顏敏時爵士致敬的同時,都公開自己受到恐嚇的經歷。這位議員是顏敏時爵士(Sir David Amess),剛在去年12月出版回憶錄《口耳相傳:西敏生存指南》,講述政治人物在英國日益熾熱的政治氣候中如何生存。國會下議院並沒有政黨票選出的不分區席次,全部議員均有自己所屬選區,首相、內閣大臣無一例外。議員身中多刀後,搶救不治,享壽69歲。
透過處理地區事務,議員就可以更了解民情,有助國會工作。政治人物在線上線下遭受的騷擾、恐嚇問題不時發生。
工黨議員艾德雅(Diane Abbott)表示傾向以視訊方式會見選民,而保守黨議員埃伍德(Tobias Ellwood)則呼籲所有國會議員暫停面對面的會議。而這個危險最終也發生在自己身上。
網絡的匿名特性加上同溫層效應,令各種騷擾、恐嚇變得容易。不少人在顏敏時爵士遇襲後對議員安全及「選區診療」的舉辦方式提出憂慮。
英國的政治人物之所以感到震驚,不僅是因為這宗新聞本身可怕,更是因為新聞與自己所面對的事物相似。而大眾也合理地期盼自己選出來的議員可以易於接觸,而不是只會躲在華麗的西敏宮國會大樓內工作,所以「選區診療」是不可或缺的。事實上,「選區診療」是英國的重要議會文化,議員定期跟所屬選區選民進行一對一面談,親身了解選區狀況和選民訴求。由於情況有如醫師在診所為患者診症,因而得名。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顏敏時爵士被刺當時正在一間教堂進行選民活動」接著出身農家的林強便著手展開製作,甚至親自下鄉拜訪農民,更擔心電影募資不順利,還自掏腰包大力贊助。
但為純靠勞力手工的蓮藕產業,比一般農業種植更辛苦,很難吸引年輕人傳承,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沒落,超過八十年歷史的蓮藕產業,榮景早已盛況不再。「2016年第一部紀錄片《神戲》下鄉巡演期間,有一站是到牛斗山放映,200多個座位只來了10餘人,恰好有一群藕農準備了各式蓮藕料理要與村民分享,村長就廣播說有蓮藕大餐,不到2分鐘200多個位子就坐滿了。
」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 王祖鵬 《老鷹之手》導演賴麗君 牛斗山位於嘉義縣民雄與新港鄉交界處,早年盛產蓮藕,80年代曾經大量銷售到日本與香港,產地面積佔全台灣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國之冠,藕民人數也最多。」 「因為921大地震我才開始拍重建的紀錄片,這時候才發現原來我的工作,可以幫助社會上很多沒有資源的人。
」 榮獲2021坎城世界影展(Cannes World Film Festival)5月份最佳紀錄片、最佳攝影及最佳女性導演三個獎項的《老鷹之手》,拍攝起點卻是源自於2016年的一頓蓮藕大餐。「以前採蓮藕像挖金礦,農民怕用鐵撬採收會傷到蓮藕,才會用手代耙,小心翼翼地挖出深埋泥濘下3、40公分的蓮藕。」在紀錄片《老鷹之手》中,嘉義民雄牛斗山的藕農許麗明說出這段觸動人心的話語,而這群蓮藕農一雙雙因為挖掘蓮藕而變形的雙手,更讓導演賴麗君內心大受震撼,「他們都說自己是怪手,其實那是藕農辛勤耕作一輩子的印記。「在剪接期間聽到林強大哥的〈向前走〉,突然有個靈感,希望找曾經北漂的林強大哥來配樂,就鼓起勇氣傳臉書私訊給他,沒想到很快就得到回應,我們約在台中見面,談了四個小時音樂的表現方式,林強大哥很謙虛、很親切,談的過程也讓我們十分感動。
」藕農們以一雙老鷹之手養家,守護逐漸消失中的產業,即使歷盡現實與掙扎,就算變老也不願意造成子女的負擔,寧願自給自足務農養活晚年,就這樣與土地共生到生命的盡頭。「後來藕農特別準備了一桌蓮藕大餐款待我,我注意到農民們的手因為長年以手代耙,挖出深埋泥下3、40公分的蓮藕,導致手指關節變形,像極了老鷹的爪子,這讓我深受震撼,便決定以此作為下一部紀錄片的主題。
監製兼攝影師彭家如更坦言,原本並不想加入拍攝這部電影,直到賴麗君向他分享藕農的老鷹手照片,才讓他改變心意,甚至因為拍攝《老鷹之手》而愛上這裡濃厚的人情味,讓彭家如在拍攝期間就南漂定居嘉義。「這是我們的怪手啦,真歹看,去給人請時我都不敢伸手夾菜,怕見笑。
當農村人力凋零、面對傳統產業的困境,一些阿公、阿嬤級老農依然無法割捨掉大半輩子維生的田園,仍堅持用年邁的身軀守護農地,因長年挖蓮藕的手指變形彎屈、僵硬疼痛,猶如老鷹爪子般蜷縮的「老鷹手」,卻是他們辛勤的歷史印記,也讓導演賴麗君與彭家如深感不忍,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讓這群農民艱辛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見。Photo Credit: 天馬行空提供 賴麗君找上曾經合作《神戲》的彭家如導演,返鄉拍攝電影《老鷹之手》,鏡頭對準家鄉牛斗山一片片蔥綠的藕田,與當地辛勤勞作的藕農,一起用影像訴說牛斗山的故事,配樂更找來曾得到多座金曲獎、金馬獎的知名音樂人林強操刀製作,為電影打造出一首首純粹卻飽含生命力的音樂。